日用品現有路燈85盞,都是公司籌建時安裝的,燈桿是老款的“丫”字形,高6米,一前一后用的都是65瓦的節能燈。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點越來越突出:一則燈罩大都破損,密封性能不好,時常進水導致燈泡更換周期縮短(而且燈罩配件在市場上已淘汰);其次是節能燈使用久了燈光昏暗;三則樹木長高長茂盛了,遮住了大部分光源。
不謀而合的出發點
路燈改造建議最初由化學集團安全環保部門提出(出發點主要是安全因素),這與公司管理層定的年度改造計劃不謀而合。公司朱總對改造提了九個字的要求:“最安全、最高效、最經濟”。
方案很快就出來了:沿用原燈桿,去掉上半段(3米),留下半段(3米)為新燈桿支架;依據燈桿上端的外徑尺寸,設計新LED燈的連接套。套的一端連LED燈的抱箍,另一端裝在燈桿頂端,固定方式是用擰緊套上的螺絲(事先攻絲)……
燈桿用舊的,新燈的連接套也是自己設計,“最經濟”的目的總算是達到了!
“爆炸”的思想面
接下去也是最大的難題,就出在去掉燈桿一半高度的“去”字上,如何做到安全、高效!
如果是用梯子登高作業,無論是用磨光機還是氣割操作,都不大安全,因為人過于靠近燈桿,上下燈桿分離的瞬間有可能沖撞到梯子,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用登高車吧,車身與燈桿還有2米左右的距離無法跨越。
關鍵時刻技能與經驗就是王道,組內的電焊高級技師再一次秀出“絕活”:用細鐵絲將一根2米長的小木棍與割槍捆扎在一起,點燃割槍、調好火焰后,人站在2米開外的登高車上“遙控”操作(這種操作方法90%以上的電焊工聞所未聞,更不要說是操作過)。在燈桿直徑方向割掉大半圈后,告訴同事拉緊吊在樹枝高端的繩子,在余下的小半圈范圍用火焰稍微烤一下,上半段就朝著繩子的方向慢慢地往下垂。下垂的速度由火焰的溫度和割槍移動速度決定,想要它多慢就多慢,絕對安全。
因為燈桿是鍍過鋅的,加上遠距離操作和高空或多或少存在的晃動,第一盞燈的操作速度較慢。但專業人士很快又推出了新的操作方法:用切割方向的先后控制燈桿的斷裂方向,用焊有鋼筋鉤子的自來水管代替繩子,而且一舉成功;燈桿3米高的割拆高度需要丈量確認,但考慮到爬上爬下不安全,也只用一根事先準備好的細PVC管,一端套在割槍上,在沒割之前往鐵桿上一靠,用割嘴頭在燈桿上輕輕一劃印記就有了。
無可挑剔的“黃金搭檔”
就這樣,5個維修工:拉登高車、放動力線、割拆、監護、清理現場,“貌離而神合”(貌似各司其職,神則合為一體),關鍵時刻不約而同聚在一起,并肩作戰。隨著工作思路的不斷拓展,一盞燈的操作時間由最初的25分鐘縮減到15分鐘之內。手法之嫻熟、技術之精湛,配合之默契。
特別記得,大規模進場作業的第一天——10月21號,是星期六,朱總和辦公室主任莫海濱都過來關照。
路燈改造,不光是為日后維修帶來便利,也為公司改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由于少了高度方向茂密樹枝的遮擋,光照強度比原先要好許多。
令人深思的一連串數據
現在回過頭來算一筆細賬: 85盞路燈,每盞燈二個65瓦的節能燈泡。全部換成LED燈后,每盞燈的功率是40瓦,用電總功率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以每度工業用電價0.78元、每天路燈開啟11個小時計(18點到5點),每年節省的費用就是23957元。
如果以目前每年更換三分之一燈泡(連配套開關設施)的材料費計算,至少年均在2000元以上(新LED燈三年內質量保修,三年后故障率相對節能燈來說也低);如果是連燈桿一起都換新,市場上單價在1000至1500元不等,85盞燈總耗資將更驚人,而且安裝起來特別費勁,連基礎都要澆注預埋螺絲。
一群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聚在一起辦事,其戰斗力之強弱,起決定因素的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而在于“心”,心在一起才有戰斗力!齊心才能協力、凝心才能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