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階段,我們一定要拿下‘千里馬獎’。”站在二階段“蝸牛獎”領獎臺上的紡化橋南工廠副廠長韓建設當眾許下承諾。
“這次我們真的拿下‘千里馬獎’了。”紡化橋南裝卸組主管宋書潤站在三階段“千里馬”領獎臺上,散發著夢想已成真的光芒。
通過現場采訪紡化橋南工廠副廠長韓建設和宋書潤,小編發現在二階段“蝸牛獎”事件后,“痛定思痛”,項目組當機立斷,召集組員,重新分工,建立權責明確的工作制度;從評分項目入手,細化分析現場和作業工作,審查與標準的差異處,對癥下藥,有序推進整改工作。
優化人員配置,提高任務執行力
這次紡化橋南立體倉庫項目組特地設立了三人專項組,對立體倉庫進行不間斷檢查、監督、整改工作,三人專項組對現場平時作業進行了進度跟蹤,有效協同溝通困難問題,及時有效完成當日任務,做好日清工作,做好每項任務的驗收工作。除此之外,還配置了文字專人、現場跟蹤專人,幫助現場操作工理解、執行作業指導書的宗旨,進一步提高任務的執行效率。
立體式整改協調,管理工作標準化
從原料倉庫到成品倉庫,倉庫內部上下游統一協調整改,有利于管理標準一致化的落實;面對發貨量大的現狀,調整作息時間,延長配送時間,提供有保障的配送服務;從一張紙一個模式到標準化庫位編導書,制定嚴格的庫位管理指導制度;在內部管理整改的同時,聘請外部專業老師,針對現場問題點、期望優化點制定有針對性的作業指導書,做好現場管理提升工作。協調時間與空間上的立體式作業管理,推進現場的標準化管理。
權責明確定制度,打造參觀樣板區
從通道到門窗、包裝產品、貨架,劃分工作責任區,建立承包責任制,從廠區到休息辦公場所,深入員工工作、生活,培養員工清掃主動意識,增加清掃涉及面,降低清掃遺漏點,形成立體式清掃整改方案。面對日進出貨量高達400噸、日參觀流量較大的現場,垃圾清掃工作尤為重要,橋南立體倉庫在參觀線上的樣板區打造工作也將任重而道遠。
標準化管理制度來源于現場需求,優質的現場又需要標準化管理制度作支撐,還有團隊內那份眾志成城、超拔的執行力也成為了黑馬逆襲的關鍵之道。紡化橋南立體倉庫正在架構的是一張優質現場、標準化管理、專業化人員配置的整改網絡藍圖。
從“蝸牛獎”到“千里馬獎”的體驗,在精益TPM江湖上混的你get到了嗎?
科普時間:
在大多數生產制造企業物料的擺放還是平地堆垛式擺放,沒有有效地利用生產空間的時候。紡化橋南廠區已經用上了立體貨架,不僅解決了倉庫容量嚴重不足、進出庫作業效率低、倉儲成本越來越高、庫存管理難等問題,還大大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和國內一流企業的品牌形象。
紡化橋南廠區的立體貨架系統有許多的優勢——優勢一:增加庫存管理,使庫存容量大大增加;優勢二:出入庫效率明顯提高,減少車間入庫時間和裝卸出庫時間。此外,立體貨架每個庫位都有庫位標識,對于出入庫的準確性提升,減少找貨時間,提高物流裝卸效率,更好更快的為市場服務。優勢三:降低安全隱患,減少貨物損耗。貨架上的貨物相互不接觸、不擠壓,減少貨損;優勢四:推進精益管理。由原來的平地碼垛變為貨架平行碼垛,使貨物堆放更加美觀、大氣,改善了倉庫現場環境,整齊的防撞柱,清晰的6s管理看板,顯眼的安全通道和劃線,使倉庫管理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