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形成更好的互動,形成新的生態,對浙江、對國家都非常重要。希望省政協能夠進一步引導市場,并向政府建言,共同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起來,進一步提高浙江制造的水平,增強浙江制造的競爭力,為引領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在8月12日召開的浙江省政協第十一屆十八次常委會議、第八次學習講座上,主講人——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緊密聯系自己和企業創新創業的經歷,深入解讀了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密切關系,并介紹了傳化物流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實踐、探索和成效。浙江省政協的主要領導及常委當了一回“學員”。
“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制造業依然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在發言中,徐冠巨開門見山的指出,在中國,消費服務業已經達到了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生產性服務業占比卻比歐美低了40%,這就是供給側的結構性問題。正是因為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發展不匹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徐冠巨說,如果未來五年浙江的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能夠提升10%,預計將可以帶來1萬億的增長空間,新增就業200多萬人。
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基礎和引擎,物流貫穿了整個供應鏈全鏈條,與信息技術、金融服務緊密融為一體,關系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全局,更直接關系到制造業降成本、調結構。目前,中國的物流、信息技術、金融服務、業務協同無法有效連接,供應鏈缺乏組織化管理,帶來運行效率低、綜合成本高的結癥。“提升物流效率,要系統性來考慮。”徐冠巨指出了發展物流的關鍵。
經過十六年的努力,傳化立足國家物流布局,契合區域經濟結構,從區域到全國,快速連點成網,并基于網絡實現資源在線化,網絡數字化運營,實現港港互聯互通。
“我們通過整合的方式,把行業組織起來,共同打造開放合作、互聯互通的社會化網絡,通過端、網、云打造中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推動物流生態的形成。”徐冠巨介紹,“下階段,我們會以大數據的算法驅動,通過對倉和車的智能調度,實現對物流行業各要素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形成中國物流大腦,推動中國制造2025的實現。”對于物流的未來,徐冠巨描繪出了一幅宏偉藍圖,“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基于物流云圖展示的產業集群各要素的空間布局及協作效率,服務國家、區域、企業決策,推動產業集群進行再造和升級。”
“傳化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之路就是傳化的轉型升級之路。這些年來傳化從制造業發展過來、成為了一家創業30年的企業。在擁抱時代的變化,實現蛻變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轉型升級所要具備的鳳凰涅磐的精神。”在發言中,徐冠巨對于“轉型升級”感觸頗深。
成功的企業,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融入時代的發展中不斷進步,要把時代的元素注入到企業中,轉化為企業發展的要素。針對如何成為時代的企業,徐冠巨提出了四個轉型:
文化轉型:企業要基于共同的價值觀,體現對人性的尊重,營造平等的氛圍,從指令式工作,向一塊想、一塊干,共同討論,自發自覺開展工作轉型。
模式轉型:從造產品、賣產品向提供服務轉型,從產業鏈思維向平臺思維、供應鏈思維、生態系統思維轉型。
組織轉型:從金字塔式的科層制向扁平化轉型,充分發揮基層和一線的活力和創造力。
機制轉型:以共創、共贏、共享為核心理念,打造以“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為基礎的“命運共同體”。
與會人員用熱烈的掌聲回應了徐冠巨的報告,浙江省政協主席喬傳秀評價,徐冠巨的報告用質樸的語言、謙謹的態度、寬闊的眼界,通過大量的新知識、新信息和數據,實實在在的幫助政協委員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思路,拓展了視野。特別是進一步認識了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是一次帶著對政協深刻的感情,帶著對當前經濟新常態的深刻認知,帶著對企業發展的深刻理解而做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