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5月16日,傳化浙大聯合中心-斯坦福研討會召開前十天,化學集團技術研究院正式組建此項工作臨時工作群?;瘜W集團總裁助理、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勝鵬高度重視此項工作,集聚了各研究所骨干人員,對交流PPT的選材、內容和形式都經過反復討論與推敲,稿子推到重來是家常便飯,有時一天竟然改了5稿。直到會議前一天(周六),相關人員還在為英文的一些語法與表達等問題在討論。短短15頁PPT,卻凝聚了多人的心血,這可能是技術研究院單頁PPT耗時最長的一個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精心準備的PPT后來得到了斯坦福教授和浙大教授的一致好評,他們對一個企業能夠有這樣的研究深度是頗為詫異的。
兩位美國院士大牛
Gerald Fuller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光學流變儀、拉伸流變學和界面流變學,包括聚合物溶液和熔體、液晶、懸浮液和表面活性劑溶液等軟物質材料。他曾獲得流變學術界最高榮譽——賓漢獎章。他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現任流變學會主席,同時也是浙江大學求是教授。
Eric Shaqfeh教授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化工系主任、美國物理學會和流變學會會士,也是2011年流變學會賓漢獎章獲得者。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非牛頓流體動力學中的非穩定彈性力學和湍流減阻領域、非平衡聚合物統計動力學中的DNA單分子研究,和懸浮體系機械動力學中粘彈流體中特殊粒子行為和粒子/囊泡/膠囊在微流體中行為。
世界頂級學府的斯坦福大學,其化工系教授竟然有如此深厚的物理學背景,而中國大學化工系教授大多是化學背景,這絕非偶然。因為化學主要研究物質如何變化,物理則研究為什么發生這種變化,研究物質運動的道理,某種意義上比化學更深入事物的本質。深層的基礎研究離不開物理和數學,中國的深層基礎研究(不是模仿式的跟隨),任重道遠。
在山腰的握手
5月26日上午,化學集團總裁助理、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勝鵬帶隊,技術研究院十三位骨干技術人員前往浙大玉泉校區邵逸夫科學館國際會議交流中心與斯坦福大學、浙江大學教授參加研討會。
首先技術研究院聚丙烯酸酯研究所副所長包界杰用流利的英文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傳化概況、紡織化學品業務和產品開發與基礎研究遇到的難題?!癐t is really close to our research”,傳化帶來的技術問題與Fuller教授的研究領域十分契合。針對傳化提出的問題,Fuller教授帶來了他們課題組相關的研究報告。Fuller教授課題組開發的光學流變儀,通過高速攝像機拍攝泡沫的破裂過程,可以測試泡沫膜的厚度以及膜上物質的分布,甚至可以用數學模型來預測流體的行為。Fuller教授在界面流變學領域和消泡劑領域也具有豐富的經驗,是名副其實的“Bubble killer”。
在互動環節,Fuller教授和Shaqfeh教授為傳化技術研究院提出的問題做了耐心和詳細的解答。這兩位全球知名的流變學科學家,更像兩個親和、健談的長者,侃侃而談,話語間流露出對流變學的熱愛和對推動流變學發展的強烈使命感。Fuller教授歡迎傳化同事寄送樣品到斯坦福實驗室進行測試,邀請傳化同事到他們課題組學習流變測試技術。Fuller教授和Shaqfeh教授對傳化的功能化學品的具體應用領域與工藝非常感興趣,耐心地聽取了相關背景的介紹,并希望有機會到傳化實驗室參觀和交流。
傳化技術研究院展現出認真而專業態度得到了斯坦福兩位院士的充分肯定,相信雙方已經找到了“work together”的方式。整個交流過程,大家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傳化技術研究院是從實際的具體工業應用(山腳)出發,從染整到化學,從化學到物理,初步構建了二層次技術創新體系,到達了應用基礎研究(山腰);斯坦福教授則從頂級科學基礎研究(山頂)出發,尋找其理論的具體應用領域,也來到了應用基礎研究(山腰),最終實現了與傳化在“山腰”的握手。
正因為技術研究院多年持續而深入的基礎研究,才使得我們不再僅會說產品開發的應用語言,更學會了基礎研究的科學語言,才能實現與頂級學府教授的同頻共振。未來,讓我們與世界頂級學府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