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直以來,傳化非常重視科技人才,擁有一支具有戰斗力的科技人才隊伍,建有眾多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平臺。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在傳化集團30周年創未來主題文化活動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傳化有今天,是因為凝聚了一支有責任、懂感恩、善于創業創新的員工隊伍。我們各公司、各事業單元的產品專家、技術專家和工程師隊伍,以“科學家精神”,打造了國家級技術中心,創造了國家專利,擬定了行業標準,開發了承載海量用戶的平臺智能化系統,及時響應用戶的新需求,不斷推進系統優化和產品迭代,壘起了傳化技術創新的一個個新高地!”
讓創新的智慧充分煥發
在傳化的創業史上,有“2000元買勺鹽”的故事。液體皂雖然工藝相對簡單,但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創業初期,傳化請“星期日工程師”,自己也在一邊學,但始終沒有掌握最后一道工藝——使稀薄的液體皂變粘稠。每次,請來的師傅總是神秘地倒入一包白色粉末,幾經攪拌,液體皂就變得粘稠起來。對“白色粉末”是什么,師傅一直秘而不言。最后,徐冠巨花了2000元的技術咨詢費才得到了“白色粉末”的秘密,竟然是一勺鹽!
這一勺氯化鈉,讓徐冠巨至深至切地感受到科技的重要。他買書邊學習邊做試驗,終于叩開了有機化學之門。1990年,他發明“901去油靈”,攻克了紡織品去油污難關。時至今日,“901去油靈”的衍生品仍是傳化集團的拳頭產品之一。
這“2000元買勺鹽”的故事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每個傳化人,時刻提醒他們必須牢牢記住——科技是企業的生命!在近期剛剛舉行的“第十二屆傳化化學集團科技大會暨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上,表彰了一批在技術創新工作中涌現出來的25位先進個人和35個優秀項目。傳化集團總裁吳建華在會上提出:技術創新是過去傳化30年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在新的30年,傳化要進一步發展,創新和變革是唯一的選擇,技術創新是重中之重。傳化重視技術創新,重視技術人才,在技術人才中,有3.9%的博士,24.8%的碩士,9.36%的高級職稱,31.03%的中級職稱。
傳化有機硅創新所首席科學家李天棟博士,獲得“享受董事會津貼專家”獎,以李天棟博士為第一發明人的“三元嵌段硅油TranSoft 4915/4916”獲一等獎。
徐冠巨說:“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和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如何鋪好機制的軌道,讓一線的經營單元、項目單元始終保持強大的創新活力,帶動整個組織快速有序運轉,讓創業的激情充分釋放,讓創新的智慧充分煥發,讓創造的成果充分共享!” 每兩年一屆的科技大會也已成為慣例,表彰科技人才,鼓勵員工創新。傳化為科技創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創新平臺,營造創新氛圍,促進人才智力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逐步加大科技平臺建設投入,補好基礎研究短板,突破應用研究產業化瓶頸。建立以人為本的創新機制。
不忘初心
如今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數量雖然劇增,但其中最搶手的高學歷、經驗豐富的理工科留學生流失嚴重。
一項調查顯示,2006年在美國大學取得理工科博士學位的4121名中國留學生,有85%畢業后5年仍選擇留在美國。為了終結人才外流,中央2008年12月決定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該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用5到10年時間,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有重點的引進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
李天棟博士就是浙江省“千人計劃”創新人才之一,作為有機硅方面的領軍人物,今年已55歲的他是年齡破格入取的。李天棟博士在有機硅行業20多年,具有國際知名度,且掌握國際客戶市場及資源,有能力成功研究開發出領先世界的創新產品,并快速推向市場,用高科技填補國內空白。他說:“我們77、78屆的大學生,都靠國家的培養才能有今天,我們要不忘初心,有機會就要回來報答祖國,讓我們的有機硅產品能在國際市場媲美,甚至超越他們?!?/span>
目前,國內有機硅企業大都處于虧損狀態,因為這些企業只能生產有機硅原料和中間體,領域處于產能過剩,不具備生產下游產品的技術,不懂如何開發下游產品,在短期內亦不可能轉型升級,使得國內的有機硅合成與應用領域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如此現狀亟待改變。李天棟博士對高新材料“有機硅聚合物”用于織物后整理領域,個人護理,以及其他工業用途的國際市場和科研動向有深入的洞察力,掌握前沿性科技“有機硅合成及其乳化技術”,并精通此類產品的應用。他作為第一發明人成功研發出了新一代超級穩定有機硅織物后整理柔軟劑,代表性產品Magnasoft JSS,已獲得美國專利(US7279519B2),此產品是紡織行業革命性產品,綠色環保,解決了長期以來有機硅整理劑應用過程中漂油的嚴重問題。很受市場親睞,已獲GOTS(全球有機棉認證)證書,銷往全球,創利潤達數億美元。
NoPain No Gain
傳化注重創新與人才,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平臺,而高層次人才也成為助推傳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像李天棟這樣的高層次人才帶動一支團隊,撬動一個產業。李天棟博士不僅精通理論與應用技術,且兼備領導能力及如何開發市場和推廣產品的技能。他帶領的團隊開發的特種硅油產品開發,成功替代了國際公司魯道夫的產品,占領東南亞市場,硅油產品國際市場銷量同比增長50%以上。
李天棟博士自2013年加盟傳化以來,作為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以國際研發和市場開發為標準和定位,組建了有機硅創新所(Silicone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開發了一系列綠色,高效的新型有機硅織物柔軟劑,同時提升了有機硅合成技術,加強了傳化核心技術競爭力——公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首次提出和實施創建品牌TranSoft,近年來本所已成功開發出了40多種新型有機硅柔軟劑,銷往國內外,特別打開了國際市場,作為傳化走向國際的王牌。
東南亞市場(尤其巴基斯坦)的特種硅油需求量很大,國際知名的競爭對手在該區域市場有幾十年的積累,針對國際市場,李天棟博士帶領團隊以典型大客戶巴基斯坦知名高端家訪生產企業NISHAT CHUNIAN (尼莎特朱尼亞)入手,典型深入了解客戶工藝和手感要求, 開發了TranSoft 4911、TranSoft 4916、TranSoft 4985B等高性價比產品,替代了國際公司魯道夫的產品。特種硅油產品正以巴基斯坦為支點,呈現南亞、中東全面發力。
TranSoft 4911,TranSoft 4916都屬于環保綠色型新產品,已獲GOTS(全球有機棉認證)。不僅在國內獲得認可,好評如潮,而且受到國外公司的親睞。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客戶首次稱贊傳化有機硅柔軟劑是中國唯一能和歐美大公司相媲美的高端產品。
李天棟博士說,No Pain No Gain,我們現有的設備雖然不如國際上先進的設備,但是,我們有一支具有國際水準的“有機硅創新”研發團隊,為了追求更加完美的產品,已記不得有多少個晚上是通宵達旦的,從小試、中試,到大生產,他都親自參加。迅速開發有機硅領域創新產品,使技術和產品更上一層樓,同樣可以生產出能與國際市場媲美的產品,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逐步占領國際市場。
以“科學家精神”壘起傳化技術創新新高地
1990年,傳化自行研發901特效去油靈,種下自主創新的基因。
1992年,傳化引進第一位科技人才李盈善教授,多年來,科技人才不斷加盟,為科技研發添磚加瓦。
1999年,引進意大利年產8萬噸的液洗全自動灌裝生產流水線,大大提升自動化水平。
同年,造紙用熒光增白劑達到國內技術領先水平,迅速占領高端市場。
2015年,傳化成功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進一步提升了傳化化學的行業地位和核心競爭力。
2016年,傳化化學旗下的浙江傳化華洋化工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被認定為“杭州市院士工作站”,對推動建站企業的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科研規劃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科技創新一直在繼續,專注、求實、創新的科學家精神也漸漸融入傳化科技人員日常工作中,面對研究對象的客觀求實精神,科研成果的創新精神。面對科技發展引發的產業革命,傳化人一定能敏銳洞察形勢的變化,應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方法,化時代元素為企業發展要素!